首页计划规划

2017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7-08-22 16:59:00 来源:萍乡市民政局

2017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围绕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和要求,坚守两条底线,即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坚持不踩纪律红线,突出三大重点,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加强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实施民政民生工程,统筹兼顾其它各项工作,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操作意识、奉献意识,着力打造实力民政、民生民政、阳光民政、大爱民政、和谐民政,扎实推进民政事业“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突出三大重点,攻坚克难,务求工作有新突破新变化

  1、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战略部署,确保到2018年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莲花县实现脱贫摘帽。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稳定实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2017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扶贫政策和要求,实现27741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92个贫困村大部分退出销号,除莲花县外的其他非贫困县全面完成减贫脱贫目标任务。

  2、切实加强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房屋、设施、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实施民政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切实加强任你博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救灾应急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双拥优抚安置体系等建设,使全市民政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明显增强,民政服务水平逐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同步奔小康。制定切实可行的民政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目标要求,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统筹项目资金,加强督导评估,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工程实施。2017年市本级重点要完成市救灾物资储备库、萍乡市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馆、军休干部活动中心新址、市救助站创国家三级等级站等项目建设,推进市社会福利中心、西门军用集结场后期升级等项目建设,启动萍乡市城市公益性公墓筹建及市电器开关厂改制(棚户区改造),理顺与市人文公司合作关系;各县区要重点推进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殡仪馆及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农村公益性公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

  3、着力实施民政民生工程。今年省市民生工程中涉及民政和扶贫移民方面有15项。即为老年人办理人身意外保险、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提高各类困难群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企业军转干部等人员生活补助标准、落实提高抚恤和定补优抚生活补助标准、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实施临时救助(特别救助)制度、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绿色殡葬奖补激励机制、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深入推进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各级民政部门要制定印发2017年民政民生工程目标管理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财政、发改等部门支持,切实落实配套资金、落实提标提补标准、落实工作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序时推进,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

  二、统筹兼顾各方,改革创新,力争工作创特色出亮点

      1、加大任你博保障力度。运用提升低保管理水平专项活动成果,规范低保操作。开展好低保申报制试点,全面引入核对机制,提高低保对象认定准确率。探索户籍改革背景下的城乡低保统筹工作。推动县(区)出台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细则,完成特困人员摸底调查和审核审批工作。全面开展特困人员生活自理状况评估工作和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工作。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改造完善适应失能护理需求的基础设施设备。继续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研究制定低收入家庭和因病致贫家庭认定办法,探索实施县域内困难群众住院先诊先疗后付费机制,建立医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进信息化核对工作。完善任你博信息系统数据,全面完成低保数据录入工作,启动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数据录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完整。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实施方案》,推动任你博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督促各地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对象人数基数,重点向扶贫对象倾斜,发挥任你博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作用。

      2、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出台《萍乡市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修订《萍乡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各级减灾委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督促县(区)提升减灾委的组织领导规格。完善社会力量协同参与救灾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减灾工作,推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完善市场参与机制,稳步推动政策性农房保险工作。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灾情,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推动救灾扶贫工作。抓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设施与平台建设,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做好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3、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督导未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的县(区)出台相关文件。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抓好萍雅老年病养护院、麓林湖养生公馆开展医养融合示范工作,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点规划,贯彻落实《江西省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建设、移交和管理办法》,抓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养老院质量建设年行动,完善养老院质量监管制度。推广养老机构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深化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开展养老机构领域非法集资排查。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研究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落实老龄优待政策,重点推进落实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汽车政策。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和新一届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4、加快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做好取消福利企业资格认定事项有关后续工作。督促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深化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继续推进阳光福彩建设专项行动,加大福利彩票营销力度。稳妥推进慈善组织登记、认定工作。积极参与首届“赣鄱慈善奖”评选活动。加强慈善组织和慈善超市建设,配合实施“善济江西脱贫攻坚”公益慈善品牌。继续推出“大额留本付息慈善冠名基金”和“小额慈善冠名基金”。深入实施《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推进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壮大志愿者队伍,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5、全面落实优抚双拥安置政策。开展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政策落实工作督查评估,确保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做好烈士评定、残疾评定、调整、残疾军人退役接收、残疾军人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等工作,继续安排优抚对象短期休养和医疗巡诊活动。开展“两红人员”和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孀调查。探索推广在基层社区建立优抚服务网络。加强优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优抚信息数据管理,优抚信息系统中基本数据完整率达80%以上。落实省级烈士纪念设施行业服务标准和光荣院集中供养服务标准。抓好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工作。加强烈士事迹整理编撰,创新陈展方式,弘扬革命精神。广泛开展烈士纪念日期间的纪念活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优抚安置工作的意见》和《江西省实施<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办法》,落实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有关任务,完善安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退役士兵安置计划,大力推行“阳光安置”,保障服役时间长、贡献大的退役士兵得到优先安置。扎实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教育培训模式,规范省内异地培训,确保参训率和就业率分别达60%和90%以上,全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和退役士兵就业创业的能力。加强军供正规化建设,全面提高应急保障、区域保障能力。完成军休人员年度接收安置任务。及时发放军休人员退役补助资金,落实生活待遇。推进《江西省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规程》贯彻执行。开展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消防安全工作试点。定期组织军休干部开展义诊、文化体育活动。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表彰大会精神,推动双拥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大力培育双拥工作典型,着力解决双拥创建不经常、理念滞后等问题。加快推动《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的落实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深化国防宣传和双拥文化教育。配合开展建军90周年纪念活动,认真筹办“八一”建军节座谈会,安排好走访慰问驻萍部队活动。

      6、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稳妥推进全市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继续完善“数字民政”社会组织管理系统,持续推进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登记证书换发加载工作,加强社会组织法人库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打造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加大执法培训力度,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部署开展全市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办发[2016]5号)和《萍乡市深入推进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萍办发[2016]14号)文件精神,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贯彻落实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民主协商,丰富社区协商实践,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新发展。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创建活动,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提档升级。推动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抓好民政行业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重点推动敬老院、救助站、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公益社会组织和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扶持力度,开展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培训,做好国际社工日宣传活动和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动员工作。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制化建设,依法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民政信访工作水平。

  7、规范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支持符合条件的乡撤乡设镇、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规范行政区划调整申报审批程序,健全行政区划调整的依法决策机制。完成地名普查内业整理和数据入库工作,完成市级审核并上报省地名普查办验收。完成市内县级并配合省厅完成设区市间、省级跨界自然地理实体普查工作。加强地名普查成果宣传和转化,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江西部分萍乡条目)的编纂、审核工作。加大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力度,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完成县级界线安(源)芦(溪)线的边界联检。完成19条乡级界线边界联检。建立健全平安边界工作机制,完善平安边界建设。

  8、提高相关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大力推进绿色殡葬建设,建立节地生态安葬激励奖补机制。继续抓好殡葬系统“红包”治理和行风建设。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县镇(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监测点。督促各县区抓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政府购买服务,扎实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提升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孤儿、受艾滋病感染儿童救助保障机制,逐步将困境儿童纳入儿童福利保障范围。建立健全寻亲公告发布长效机制和滞留人员寻亲信息的动态管理制度,推动全市失智滞留人员的安置工作,开展“寒冬送温暖”和“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推动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加快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和部门信息共享工作。

  三、强化保障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工作落实处见实效

  1、强化理论武装。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对民生民政和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和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落实到各项民政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着力推动各项民政政策的落地落实,切实解决托底保障、社会治理、脱贫攻坚等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对全市民政系统贯彻执行上级重要决策部署、重要政策法规以及重大资金使用的督促检查,确保中央、省、市各项民政工作决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2、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全市民政系统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两准则、四条例”,进一步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健全管党治党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不懈抓好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相关规定。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整治基层“微腐败”问题。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民政系统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弘扬民政系统优良传统和作风。

  3、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做好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贯彻工作,配合做好市级立法工作。继续优化公共服务,推进简政放权。继续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大力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完善民政行政执法程序,推进执法能力建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七五”普法年度普法任务。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适应民政工作新形势新要求,优化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职能设置和人员设置,加强机关基础工作,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持续推进解决基层民政能力建设薄弱问题,大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调查研究,提升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服务决策水平。配合省厅完成“数字民政”平台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和推广等工作。推进民政信息公开,加强民政新闻宣传,积极应对舆情事件。做好民政统计工作。强化“红线意识”,切实加强全市民政系统社会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